[分享] 海運市場反轉?外媒示警關稅休戰埋雷 點名長榮、陽明全年獲利恐腰斬
News

2025.08.06 15:18 工商時報 曾宇平

海峽時報報導指出,除了中日之外,台灣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也難以置身事外,受到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影響,全年獲利可能出現超過五成的減幅。圖/美聯社
海峽時報報導指出,除了中日之外,台灣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也難以置身事外,受到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影響,全年獲利可能出現超過五成的減幅。圖/美聯社

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!

亞洲貨櫃航運業者獲利可能已達峰點。根據外媒報導,受關稅暫時「休戰」影響,傳統旺季第三季的強勁需,已提前在第二季大量出貨,今年下半年開始恐面臨供需失衡窘境,運價更可能大跌,包括長榮、陽明等海運企業全年獲利恐下滑逾五成,成為國際航運市場景氣反轉的直接受害者。

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指出,因關稅「休戰」帶動,美中關係暫趨緩和,跨太平洋貿易迅速升溫,帶動6月運價大漲。不過,海事顧問機構Drewry集團供應鏈顧問主管達瑪斯(Philip Damas)示警,第二季出現的拉貨潮雖帶動部分航商財報亮眼,卻也隱藏了更大的後遺症。達瑪斯表示,由於市場信心疲弱,今年全年貿易成長動能不足,提前出貨恐反致運價面臨更大幅度的修正。

以日本航運業者為例,商船三井(Mitsui OSK Lines)即受關稅影響,財報、貨櫃航運業務不如市場預期;日本郵船(Nippon Yusen)則因匯率波動及貿易不確定性,下修全年財測。

而中國航商如中遠海控(COSCO),則可望迎來最後一波利多,上半年受益於提前拉獲與強勁出口動能,可能拉抬公司業績。不過,報導亦指出,中國運向創新高後,近期已出現貿易趨緩跡象,顯示「提前拉貨潮」紅利正在逐步消退。

滙豐銀行分析師群也在報告中警告,關稅寬限只不過是「延後的需求逆風」,而加快交船時程將與疲弱需求交織之下,恐使市場進一步陷入運力過剩困境。

根據達瑪斯預測,從今年第三季起,跨太平洋貨櫃運量將呈現明顯下滑,並在2026年第二季可望出現微幅的季節性反彈。達瑪斯直言,目前運價上漲多為突發事件所驅動,並非來自需求面轉強,整體市場仍處於典型的周期性下滑期。」

報導進一步指出,除了中日之外,台灣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也難以置身事外,受到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影響,全年獲利可能出現超過五成的減幅。

歐洲航運巨頭如馬士基(Maersk)、赫伯羅德(Hapag-Lloyd)同樣面臨業績放緩困境,反映全球貨運市場普遍承壓。達瑪斯指出,即使某些國家的關稅稅率看似有利,但實際上仍對運量與運價造成壓抑。例如,日本最新關稅稅率雖降至15%,但仍高於去年,預估將明顯減少對美出口。

在中美貿易緊張持續下,中國也開始大幅調整出口結構,對美國地區以外的出口量正在快速成長。今年上半年,中國對美出口雖表現強勁,但對非美地區,特別是東協(ASEAN)市場出口成長更為迅猛,自3月以來,中國對東協出口量已達對美出口的兩倍,中國整體貿易順差創下新高。

報導分析,貨櫃航商正在將中製船舶從美國航線轉往非美市場,以迴避美國自10月起將針對中製船舶徵收的額外關稅。達瑪斯預期,航商下半年恐將取消更多航班、增加船舶報廢與運力收縮等措施,已面臨運力過剩的挑戰。

海運市場反轉?外媒示警關稅休戰埋雷 點名長榮、陽明全年獲利恐腰斬 - 產業 - 工商時報

海運市場反轉?外媒示警關稅休戰埋雷 點名長榮、陽明全年獲利恐腰斬 - 產業 - 工商時報